网站地图 | 空间首页 | 会员中心 | 留言板 |

中国儿童发展与教育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本站公告: 关于召开“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admin  2010年10月25日]   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网 >> 发展历程 >> 首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述评

王新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88

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这一思想发轫于2002年,形成发展于2006-2007年,成熟于2008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的出版是其成熟的标志,5.12汶川地震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发挥体现出其经受住了决策与实践的检验。2009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完成了测量量表和网络测评系统的开发,向大样本测评和大面积推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将逐步覆盖所有学段,继而扩展至全民积极心理素养的提升,为促进全人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   回顾与展望

1 引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该理念在继承和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针对传统病理式、问题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为直接源泉,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积极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发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1]。从而,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功能;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与 “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自2002年在创始人头脑中产生,至此开始反复构念思考、搜集资料,并着手研究。经历了长达5年的概念酝酿时期,于2006-2007年逐步形成,2008年形成体系并付诸实践,2009年进入实操化和大规模实验与推广阶段,开始进入突飞猛进的新阶段。为更好理解和把握这一全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本文拟梳理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并着重介绍其最新进展,为正确指导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做出贡献。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回顾

2.1 概念酝酿阶段(2002-2006

如上文提及,基于对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20多年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反思,以及创始人长期从事小中大学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丰富经验,孟万金教授发现,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也暴露了固有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前后,中学生弑亲、大学生硫酸泼熊等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震惊,也引起了孟万金教授的震动: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怎么了?这类问题反复萦绕于心最终促其断言:传统的问题式、病理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方向性上的问题,应该从积极的角度,从全人发展的角度重新找到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于是产生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最初源起。

此后,创立者开始搜集相关资料,着手开展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新进展中汲取营养。在中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性善论的人性观和“预防”与“整体”的中医养生精髓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在维克托×弗兰克的“积极主动”心理学思想、玛丽×贾赫德的积极心理健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的积极心理治疗、马斯洛最早提出并由马丁×赛里格曼发扬光大的积极心理学,以及20世纪末美国发起的积极教育理念的启发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日趋成熟[2]

2.2 形成发展阶段(2006-2007

随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初步成型,国内会议、报纸、杂志等先后发表了相关观点。

20063月发表的《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3]一文中开始系统反思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模式的弊端,20075月在第一届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能开发学术研讨会上,孟万金教授正式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与会专家、代表们的充分肯定,随即全国40多个实验区1000多所实验校申报参加,《教育文摘周报》[4]专门转载了相关报道。200777中国教育报刊登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5]的文章。同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孟万金教授专访——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6]200712月《大学:研究与评价》发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一文[7]

上述进展,一方面显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论的基本成型;另一方面,从这些文章中相关提法和概念的演进中,也可以清晰看出这一理论逐步思考成熟的过程。

2.3成熟检验阶段(2008

2008年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成熟和接受实践检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教育研究》发表了《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2],《教育文摘周报》发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8],《中国特殊教育》发表了《和谐社会呼唤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9],全面阐释了相对成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20085月,孟万金教授的专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书出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见表1[10, 11]

2008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次日早9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震后灾区心理重建研究工作组成立,并迅速制定了“震后灾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方案”,应四川省教育厅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袁振国所长亲自带队奔赴成都,与四川省教育厅领导、教科所专家探讨灾区教育重建计划,孟万金教授提出的“震后灾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方案”得到了四川省教育厅领导、教科所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在灾难面前,只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心灵废墟上的重建。随后,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参与指导了震后灾区心理教师的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2008618,“整体推进震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部简报》上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送: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民政府;发:本部领导,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省部共建、省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有关新闻单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次在重大教育决策和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经受住了决策和实践的检验。20095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亲赴灾区实地调研,发现师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取得了显著提高,在“感恩、勇敢、坚强、乐观、信念”等方面,明显优于内地没有经历地震的师生。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进展

进入2009年以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新的深化发展阶段,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突破性进展。

3.1 学界和实践充分认可

随着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不断成熟,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课题更名为“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这标志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得到了国家最高教育研究规划机构的充分认可。与此同时,国家最高教育研究机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也批准了孟万金教授申报的“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数据库建设”作为本年度财政部资助科研公益金重大立项课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教授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序言[10]中,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孙时进教授在全国会议上,都高度肯定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国际领先性。专家认可和多方支持,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淄博市心理健康研究会在2008年主动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申请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实验区,首批实验学校83个。经过一年的实验试点,取得了显著进展。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也于2009年初申请成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实验学校。20091018在“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研讨会上,淄博市心理健康研究会代表实验区以“前进中的淄博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题,介绍了本区多措并举、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则代表实验校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积极心理品质校本化、序列化课题研究进展”为题,报告了承担子课题工作的进展,以及引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给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带来的可喜转变。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全国七大行政区的15个实验区近300所学校也投入到了“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1]

3.2 研究深化取得突破

在既有理论构建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在中美英三国专家和北京中美英教育咨询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核心的团队成功开发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12]、《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13]和《中国成人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初级版,其中前两个量表已正式发表。中小学生量表已成功开发了网络测评系统。以此系统为基础获得的测评结果和教育方案将极大提高素质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是根据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将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维结构通过心理统计与测量学的方法建构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科学性高、实用性强的测量工具。量表开发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600名(有效数据1316人)被试的测量,开发出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六大分量表15项积极品质,共61题组成(网络测试版100题)。

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见表2,表3),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当代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从而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发展性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2总量表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标

CMIN

DF

CMIN/DF

GFI

NFI

IFI

TLI

CFI

RMSEA

143.650

75

1.915

.950

.940

.970

.958

.970

.039

3 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分量表一

分量表二

分量表三

分量表四

分量表五

分量表六

总量表

α系数

.777

.727

.775

.742

.725

.812

.942

 

此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测评软件(积极品德测评、主观幸福感测评、生活满意度测评、心理潜能测评、多元智能测评、学习力测评、自我效能感测评、沉浸体验测评、创新能力测评、情绪智力测评、人际关系测评、乐观希望测评、自尊自信测评)、学业不良综合测评诊断专家系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指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录象也都基本开发完成。

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近期规划与未来方向

经过2002年,特别是2006年以来的扎实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理论构建、测评量表编制和网络测评系统开发等三阶段重要进展。到目前为止,大样本测评和大面积推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

近期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将逐步完成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和10万中小学生数据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常模。继而,将在七大行政区的15个首批实验区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测评,为实验校提供咨询报告和个别化教育方案。同时为各个学段开发相应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指南和系列教学和参考用书。

在未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向学前和高校两端延伸,向职业教育扩展[14],向学科全面渗透。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扩大学校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监控与教育规模,继而逐步开展成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覆盖全民的积极心理素养提升体系,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贡献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 “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课题研讨会,北京,2009-10-18

2.       孟万金.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研究, 2008, (5): 41-45

3.       张冲, 孟万金. 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 中国特殊教育, 2006(3):35-37

4.       张冲. 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 教育文摘周报,2007-06-13

5.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中国教育报, 2007-07-07

6.       陈虹. 孟万金教授专访——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 7:7-9

7.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12

8.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教育文摘周报,2008-08-20

9.       孟万金. 和谐社会呼唤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2008,(4):7-10

10.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5

11.   单志艳. 如果积极成为一种心态——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启示. 中国教育报, 2008-7-24

12.   官群, 孟万金, John Keller.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4):70-76

13.   孟万金,官群.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8):71-77

14.   李萌, 张冲.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08, (7): 93-96

 
 
 
 部门介绍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及免责

联系电话:13241426856 010-62003332 010-62003358

Copyrihgt (C) 中美英教育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064